烽 火 张 垣
编者按
张家口地处太行山、燕山和阴山山脉交汇处,是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交界之地,是连接蒙古高原地区与中原的唯一要塞,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张家口这座城市重要的经济、军事、文化地位。翻开张家口这座城市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战争史,一处处声名远扬的昔日战场,一座座阅尽沧桑的要塞故垒,一段段气若长虹的长城古垣,诉说着从上古民族融合到解放战争最后决战期间50多场著名的战事,承载着历代前贤、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丰功伟绩。张垣方志按公元纪年梳理了曾在张家口地区发生的重要战事以及相关内容,以飨读者。昨天向大家介绍了十六国时期的广宁之战,北魏趁机崛起,最终统一北方。北魏末期发生了著名的六镇起义,北魏由此衰落,而导火索就是怀荒镇兵起义。今天张垣方志向大家推送北魏怀荒镇兵起义,欢迎您在文章后与我们互动留言。
北魏怀荒镇兵起义
十六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动荡时期。昨天我们介绍了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同年四月,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之后,拓跋珪为更好控制北方地区,将都城迁至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北魏在张家口境内设有燕州(今涿鹿县)、怀荒县(今张北县)、御夷镇(今赤城县)等行政区。北魏建国初期,实行务农息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完善各种封建制度,汲取汉族的先进文化,有力地促进了北魏全面封建化的进程。为了恢复生产,拓跋琏从内地迁往代郡(今蔚县)一带36万人,并给予耕牛,按人口分给田地,使张家口一带的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北魏政权也受到北方柔然的侵扰,而张家口又处于防御柔然的边防重地。
柔然也是鲜卑的一支,长期游牧在鲜卑拓跋部的北边,冬天从漠北迁到漠南,夏天又回到漠北,每年向拓跋部贡献“马畜、貂豹皮”。拓跋珪曾攻打柔然未果。后,柔然逐渐强盛,雄踞北方,自称豆伐可汗,不断南侵。
北魏初年(386年),为防止柔然南侵,北魏修筑了从今赤城起,过独石口西行,经张北及内蒙古固原以北,直至阴山,长达2000余里的长城,并在东起赤城、西至五原2000多里的长城一线设置沃野镇、怀朔镇、武州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其中,怀荒在今张北县境,柔玄在今尚义县境,御夷在今赤城县境)等边境要塞,统称为“北方六镇”。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北魏前期北方军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镇将地位尊崇显赫。北魏对军镇的将领和兵士比较重视,视之为“国之肺腑”,给予很多优待。所以,那时守边将士的地位很高,许多鲜卑贵族和“国人”都“忻慕为之”。镇戌兵由拓跋部和其他胡人充当,除了担负边防任务外,也兼有生产屯田的任务,战时打仗,平时从事农牧业生产。
北魏怀荒镇兵起义
然而自太武帝拓跋焘击破柔然统一北方后,原为防范柔然而建立的边镇军事地位一落千丈。
到了北魏孝文帝元宏时期,他努力推行汉化,学习汉族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并迁都洛阳,推动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但随着迁都洛阳,北方边镇的重要性逐渐下降,留边军人的地位变得不再重要,六镇的戎马甲兵“十分缺人”。
南迁门阀贵族和汉族大族的权势日益显赫,而戍边将士的地位则明显降低。宣武帝以后,镇将由鲜卑贵族改为普通军官担任,镇兵也从过去的自由民身份沦落为依附性很强的府户(兵户),受着镇将的驱使和奴役。军镇的镇民多为各族罪犯徙配而来,本来地位就十分低下,而且由于肥田沃土都被镇将及其僚属占夺,他们只能得到一些薄田和荒地,同时还要遭受镇将的盘剥,生活更加贫困。孝文帝死后,北魏统治集团开始走向腐朽,孝明帝元诩年幼即位,胡太后临朝专政,胡氏骄奢淫逸,进一步助长了腐败之风蔓延,致使阶级矛盾日趋激化。这样,镇将既对朝廷不满,也与镇兵、镇民形成尖锐的对立,北方边镇就成为北魏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达到一触即发之势。
北魏怀荒镇兵起义
孝明帝正光四年(523年),柔然首领阿那瓖带领30万军队大举入塞寇边,将北魏在六镇的最高军事行政长官元孚擒获,还掳走百姓2000人,马牛羊数十万头。怀荒镇(今张北县境)镇将于景驱使饥饿的士兵出战。怀荒镇百姓衣食无着,要求镇将于景开仓赈饥。贪贿成性的于景置之不理,兵士怒不可遏,击退柔然骑兵后,杀死了镇将于景,打开粮仓,救济贫困的镇兵和镇民,这直接成了北魏六镇起义(六镇之乱)的导火索。
镇兵的起义,震惊了北魏朝廷。为了维护统治,北魏朝廷与柔然勾结,派兵残酷镇压,这就更加激起了各边镇兵民的义愤。起义大风暴从东到西迅速席卷北魏的北部边境。四月,沃野镇匈奴人破六韩拔陵领导了镇兵和人民起义。起义军杀死了镇将,并屡败北魏军队,改年号为真王,发出了反魏的号召,这次起义斗争一直持续了两年。
之后,起义斗争不断,各族人民的英勇斗争,从根本上动摇了北魏统治,也终究导致了北魏政权的分裂。
(文章摘选自《张家口市志》《怀来县志》《蔚县志》《涿鹿县志》《张家口事典》《张家口军事文化大观》《张家口军事志》《可爱的张家口》《张家口历史文化丛书》《怀来政协文史资料——上谷郡》《中国历史地图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