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曼龙鱼大全网

郑板桥题画艺术探微

10-10

郑板桥题画艺术探微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清代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卖画为生,声誉大著。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著有《郑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卒年 73。

竹石图 纸本 197.5x108.8cm 荣宝斋藏品


“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慈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徐悲鸿

郑板桥喜欢用自己的文辞题画。他的画,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这是他最可敬爱之处。他题画方式多样,内容丰富,有诗有文,有诗文合参,短的10多字,长的200余字,约有下列数种:

描述作画情景

板桥性爱竹,常画竹,也工于画竹。他曾这样题画竹:“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绿阴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题辞将一幅普通的画竹情景描写得生动自然,意义也十分深刻,使人如历其境。

《为娄真人画兰》自题七言绝句:“银鸭金猊暖碧纱,瑶台砚墨带烟霞。一挥满幅兰芽茁,当得君家顷刻花。”首两句巧妙地写出画兰情景,使人想见其下笔时心情。“顷刻花”暗点真人身份。

兰竹石图 纸本 240.3x120cm 上海博物馆


表达作画深意

名家作画多有寄意,不是为画而画。郑板桥对于人民的深厚感情,时时从题画中流露出来。如《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听见竹叶的萧萧响,而想到州县吏要“一枝一叶”地关心民间疾苦,这是做官为民思想的自然反映。

又《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云:“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辞官归钓的志愿,宦囊萧索只余两袖清风的高尚情操和向往归隐生活的心情,都刻画出来了。

他画竹石,题上一诗:“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这是写竹,也是写自己与黑暗势力顽强斗争的精神。

兰竹册之一 纸本 31x45cm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他画兰题云:“屈宋文章草木高,千秋兰谱压风骚。如何烂贱从人卖,十字街头论担挑!”这是痛惜名压风骚的兰花,却被人论担地挑到十字街头贱卖。言外之意,深为贤士不遇叹息。

又一首题画兰云:“此是幽贞一种花,不求闻达只烟霞。采樵或恐通来径,更写高山一片遮。”盛赞幽贞的兰花不求闻达,特地画一高山遮断樵径,使其得以长伴烟霞,显然寄托了护持善良的苦心。

他题画石云:“老骨苍寒起厚坤,巍然直拟泰山尊。千秋纵有秦皇帝,不敢鞭他下海门。"把巍然高峙的坚石,拟作泰山之尊,即使顽暴的秦皇也“不敢鞭他下海门”,这种气节难道不值得钦敬吗?

图一 墨竹图

如图一,题画竹云:“宦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还愁口说无凭据,暗里赃私遍鲁东。板桥老人郑燮自赞又自嘲也。”宦海,指仕宦、官场升沉如风波不定的海洋。板桥去官之后,两袖空空,只留下画竹遍于鲁东,其操守之廉洁,可想而知。自嘲实是自赞。

又题画竹石云:“竹君子,石大人。千岁友,四时春。”另一首云:“竹称为君,石呼为丈。锡(赐给)以嘉名,千秋无让。空区山结盟,介节贞朗。五色为奇,一青足仰。”这些都是以画写意,以诗达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兰竹册之二 纸本 31x45cm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交代作画动机

郑板桥有一次题画兰、竹、石云:“终日作字作画,不得休息,便要骂人;三日不动笔,又想一幅纸来,以舒其沉闷之气,此亦吾曹之贱相也。今日晨起无事,扫地焚香,烹茶洗砚,而故人之纸忽至。欣然命笔,作数箭兰、数竿竹、数块石颇有洒然清脱之趣。其得时得笔之候乎!索我画偏不画,不索我画偏要画,极是不可解处,然解人于此但笑而听之。”这里说的“故人之纸忽至”,指故人靳秋田。

又有一次画盆兰赠人,是这样题的:“画盆兰送范县杨典史谢病归杭州,题曰'兰花不合到山东,谁识幽芳动远空?画个盆儿载回去,栽他南北两高峰。’后被好事者攫(夺)去,杨甚愠(怒)之。又十余年,余过杭,而杨公已下世久矣。其子孙述故,乞更画一幅补之。既题前作,又系一诗曰'相思无计托花魂,飘入西湖叩墓门。为道老夫重展笔,依然兰子又兰孙’。”“杨典史”不知指何人。

板桥作这两幅画动机不同:前者是在“三日不动笔”,很想作画,而“故人之纸忽至”所以“欣然命笔”,自称“得时得笔之候”,可知所画兰、竹、石一定是非常精妙的。后者是赠给杨公的原画件“被好事者攫去”,为了从死者(杨公)子孙之情,重作一幅,“既题前作,又系一诗”。板桥意厚情深,并在题词中详加说明,可见也是刻意下笔的。

兰竹册之三 纸本 31x45cm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提出作画经验和理论

这要有高度艺术修养和实践经验的画家才能办到。郑板桥常在题画中发表有关画学的精湛理论。例如题画竹云:“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题跋把画竹的经验上升为理论,提出“意在笔先,趣在法外”,“定则”和“化机”的关系。“独画云乎哉”点明不独于画,凡艺术都应取径乎此。

又画竹,题云:“与可(文同字与可)画竹,鲁直(黄庭坚)不画竹,然观其书法,罔非竹也。瘦而腴,秀而拔;欹侧而有准绳,折转而多断续。吾师乎!吾师乎!其吾竹之清癯雅脱乎!书法有行款,竹更要行款;书法有浓淡,竹更要浓淡;书法有疏密,竹更要疏密。此幅奉赠常君酉北。酉北善画不画,而以画之关纽,透入于书。燮又以书之关纽,透入于画。吾两人当相视而笑也。与可山谷亦当首肯。”这段谈画竹而借鉴于鲁直的书法,以鲁直瘦腴秀拔的书法为师,从而悟出画竹与书法相通的许多道理来;又联系到常酉北“以画之关纽透入于书”,而自己则“以书之关纽,透入于画”,两人俱不落窠臼,“当相视而笑”,质之古人“与可鲁直亦当首肯”。这样的题画简直是一篇很具卓见的画论了。

兰竹册之四 纸本 31x45cm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又如题画石云:“米元章论石,曰瘦、曰绉、曰漏、曰透,可谓尽石之妙矣。东坡又曰'石文而丑’。一'丑’字则石之千态万状,皆从此出。彼元章但知好之为好,而不知陋劣之中有至好也。东坡胸次,其造化之炉冶乎?燮画此石,丑石也。丑而雄,丑而秀。弟子朱青雷索余画不得,即以是寄之。青雷袖中倘有元章之石,当弃弗顾矣。”题画引用东坡、元章论画石的优劣,道出自己赞同东坡所谓“丑”字的审美意趣和画法,并欲以此传授给弟子朱青雷,使其弃元章而采用东坡画石之法。

他还在一幅兰竹上自题云:“石涛善画,盖有万种,兰竹其馀事也。板桥专画兰竹,五十余年,不画他物,彼务博,我务专,安见专之不如博乎?石涛画法千变万化,离奇苍古而又能细秀妥帖,比之八大山人殆有过之无不及处。然八大名满天下,石涛名不出吾扬州,何哉?八大纯用减笔,而石涛微茸耳。且八大无二名,人易记识;石涛弘济,又曰清湘道人,又曰苦瓜和尚,又曰大涤子,又曰瞎尊者,别号太多,翻成搅乱。八大只是八大,板桥亦只是板桥,吾不能从石公矣。”跋语道出八大名满天下和石涛名不出扬州的原因,得出自己只用一个名字和专攻一门为好。

兰竹册之五 纸本 31x45cm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又在另一幅画上题曰:“郑所南、陈古白两先生善画兰竹,燮未尝学之;徐文长、高且园两先生不甚画兰竹,而燮时时学之弗辍,盖师其意不在迹象间也,文长、且园才横而笔豪,而燮亦有倔强不驯之气,所以不谋而合。彼陈、郑二公,仙肌仙骨,藐姑冰雪,燮何足以学之哉?昔人学草书入神,或观蛇斗,或观夏云,得个入处;或观公主与担夫争道,或观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夫岂取草书成格而规规效法者,精神专一,奋苦数十年,神将相之,鬼将告之,人将启之,物将发之。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郑板桥画兰竹,向不甚画兰竹的徐文长、高其佩学习,因为和这二人性格气质相合,乃“师其意不在迹象间”。不向郑、陈善画兰竹学,因和他们精神风格不同。过去善学者即使观夏云、蛇斗、争道等也会给艺术启示。学习须苦奋,不求速成,否则老来无成。

板桥比李鱓小7岁,他和李鱓(复堂)最为友好,曾有“卖画扬州与李同老”之语,故又在画兰竹石上题跋云:“复堂李鱓,老画师也,为蒋南沙(蒋廷锡)、高铁岭(高其佩)弟子,花卉、翎羽虫鱼皆妙绝,尤工兰竹。然燮画兰竹,绝不与之同道。复堂喜曰'是能自立门户者。今年七十,兰竹益进,惜复堂不再(已过世),不复有商量画事之人也。”这也是通过题跋怀念老友,把自己的画艺和别人作深入的比较。

兰竹册之六 纸本 31x45cm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郑板桥在另一幅画竹上题跋道:“画大幅竹,人以为难,吾以为易。每日只画一竿,至完至足,须五七日画五七竿,皆离立完好。然后以淡竹、小竹、碎竹经纬其间。或疏或密,或浓或淡,或长或短,或肥或瘦,随意缓急,便构成大局矣。昔萧相国何造未央宫,先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然后以别殿、内殿、寝殿、宫室、左右廊庑、东西永巷经纬之,便尔千门万户。总是先立其大,则其小者易易耳。一丘一壑之经营,小草小花之渲染,亦有难处;大起造、大挥写,亦有易处。要在其人之意境何如耳。”从画竹联系到汉朝宰相萧何筹建未央宫,从而得出结论,画大幅竹也容易,必须“先立其大”。以上这些都是板桥创作的经验谈,也是他生平作画的得力处,丰富了艺术遗产,启迪和影响了后人,至为可贵。


扣紧画件突出特点

板桥画兰,取材常不一样,而题词都能扣紧画面突出它的特点。例如画破盆兰花,题云:“春雨春风洗妙颜,一辞琼岛到人间。而今究竟无知己,打破乌盆更入山。”

画半盆兰蕊,题云:“盆是半藏,花是半含;不求发泄,不畏凋残。”

画半开未开之兰,题云:“山上兰花向晓开,山腰乳箭尚含胎;画工刻意教停蓄,何苦东风好作媒!”

画峭壁兰,题云:“峭壁一千尺,兰花在空碧;下有采樵人,伸手折不得。”

为侣松上人画荆棘兰花,题云:“不容荆棘不成兰,外道天魔冷眼看;门径有芳还有秽,始知佛法浩漫漫。”

画折枝兰,题云:“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

图二 兰竹石图

画兰竹石如图二,题云:“平生爱所南先生及陈古白画兰竹。既又见大涤子画石,或依法皴,或不依法皴,或整或碎,或完或不完。遂取其意,构成石势,然后以兰竹弥缝其间。虽学出两家,而笔墨则一气也。宏翁同学老长兄善品题书画,故就正焉。”

画八畹兰,题云:“九畹兰花江上田,写来八畹未成全;世间万事何时足?留取栽培待后贤。”

又如画四竿竹,题云:“一竿瘦,两竿够,三竿凑,四竿救。”

画篱竹,题云:“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仍将竹作笆篱,求人不如求已。"

画出纸一竿,题云:“画工何事好离奇,一干掀天去不知;若使循循墙下立,拂云擎日待何时!”

画笋竹,题云:“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另一首云:“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爨剥春筠;此身愿劈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

又画竹石,题云:“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彼千金万金造园亭,或游宦四方,终其身不能归享。而吾辈欲游名山大川,又一时不得即往。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历久弥新乎!对此画,构此境,何难敛之则退藏于密,亦复放之可弥六合也。”

行草论史书 纸本 106x63.5cm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又画竹石,题云:“石依于竹,竹依于石;弱草靡花,夹杂不得。"

又画竹石,题云:“七十老人写竹石,石更崚嶒竹更直。乃知此老笔非凡,挺挺千寻之壁立。”

又画竹石,题云:“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移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写三物与大君子为四美也。”

画竹石,题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岩石的坚定和竹的顽强生命力,也表达了作者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

以上这些都是紧扣画面,突出特点,使人一读其题字,仿佛已见到其画的整体。没有一张画相同,没有一幅题字可以随便移易,都是题画的上等文字。

综上所述,可见郑板桥充分发挥了能诗善文擅题的特长。他的题画最能别出心裁,不拘一格,有诗有文,有的诗文合参,诗又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诸体,还有时用古体诗,如《为黄陵庙女道士画竹》的题词,就是一首七古,共12句,押平韵8句,押仄韵4句,这里未录出;有时也用词调。从作画的动机、情景、寓意、画的特色以至提出自己的经验、评论别人的画法等等,都意到笔随,不假雕饰,或长或短,各臻其妙。诗、书、画皆绝,叹观止矣!

(本文摘自《中国画的题画艺术》)

天然龙鳞凤血玛瑙价格

婺源茗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