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曼龙鱼大全网

木雕匠人的转型之路:加速前行

09-21

木雕匠人的转型之路:加速前行

秦发忠(中)正在为来访游客讲解面具文化内涵。 (采访对象供图)

新华社贵阳9月21日电(记者罗羽)今年以来,48岁的匠人秦发忠明显感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压力,他正加速转变所从事的行业。

秦发忠家在贵州省安顺市刘官乡周官村,这一带过去有很多匠人从事木雕行业,尤其是雕刻当地的一种地戏面具。14岁起,他跟村里的祖辈学习地戏面具雕刻,还曾走南闯北,赴北京、上海等地推广和销售面具。后来,他成立公司、建设厂房,事业越做越大,一度把产品出口到了国外。

过去,秦发忠的谋生方式主要靠雕刻木质面具,再把面具卖出去,去年他卖出了价值400多万元的面具。今年因疫情影响,他的面具销售几乎完全停滞,“之前确定的80%的项目和订单都停了”。

为了生存,秦发忠加快了“转型”速度。凭借在2016年建成的收藏、展示面具的私人博物馆,他着力宣传和推广面具文化,围绕这一“重点”打造面具雕刻体验、民俗旅游等项目。因为疫情,不少居民把旅游和消费放在了本地,他的做法顺应了市场需求。

秦发忠(右)正在为来访学生作讲解。(采访对象供图)

秦发忠的博物馆建在自家一楼大厅,面积约270平方米,收藏有来自非洲、美洲、亚洲等各地的数千件面具,其中许多“跨越”了几个世纪。一些造型各异、色泽不一的面具被挂在四周的墙壁上,有的温文尔雅,有的面目狰狞……

近年来,秦发忠的博物馆吸引了超10万人次的游客,以省外游客居多,但他并未把以面具文化为基础的乡村民俗文化游作为发展的主攻方向。

如今,他改变了思想观念,决定加大推进力度。今年5月以来,他主动出击,跟当地政府部门、学校和市场机构合作,拓展乡村民俗文化体验游。面对一批批以本地居民为主的游客,秦发忠化身讲解员,为大家介绍面具背后的文化内涵。

“这个面具叫吞口,别看它面目狰狞,口含利剑,却代表正义,把它挂在家里,可以起到驱邪纳祥的作用。”秦发忠指着挂在墙上的面具说,每一个面具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秦发忠(红衣者)正在自家博物馆给游客讲解面具文化。(采访对象供图)

周边大西桥镇杨家关村的64岁游客黄荣坤表示,听过秦发忠的介绍后,他对面具文化有了更多了解。“作为本地人,我平时接触过地戏面具,却不了解它们背后的文化含义,听过介绍后懂了很多。比如多数人根据地戏面具的红脸、黑脸来指代关羽和张飞,如今才晓得不完全正确。”

秦发忠还在博物馆旁建了一间面具展示和体验工作坊,供游客体验面具雕刻、上色等过程。据介绍,今年以来,尤其是三四月份以来,秦发忠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其“转型”之路越走越好。

“过去我是一个很传统的匠人,主要靠手艺吃饭。现在我要向游客推荐我们的民俗文化,让他们来体验、来旅游。走一条乡村民俗文化游的发展路子,才能更好地‘活下去’,并带动村民一起致富。”秦发忠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宠物猫种类名字大全

隶书书法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