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曼龙鱼大全网

国画墨竹:探索四君子中的艺术魅力

10-14

国画墨竹:探索四君子中的艺术魅力

竹入画,大略和兰花相当,始于唐代,唐代的皇帝唐玄宗、画家王维、吴道子等都喜爱画竹。五代时,李夫人创墨竹法,传说她夜坐床头,见竹影婆娑映于窗纸上,乃循窗纸摹写而创此法。到宋代,苏轼发展了画竹的方法,放弃了双勾着色法,而把枝干、叶均用水墨来画,深墨为叶面,淡墨为叶背。以后的元明清时代,画竹名家辈出,只要是山水或花鸟画家,没有不画竹的。在众多的画家中,郑板桥的画竹堪称一绝。



《雨竹图》作者:高克恭,元代

立轴,纸本,设色;纵121.6厘米,横42.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又叫《墨竹坡石图》。画雨竹二竿,耸立石旁,前面一竿以浓墨写出,后一竿以淡墨写出,叶用捺法,簇簇罗迭,错落有致。笔势厚重,墨彩丰腴,将秋风疏雨、玉立青竿的韵味刻画得生动传神。枝叶的向背纷披、俯仰疏密以及前后虚实的透视关系,也处理的恰到好处。


《修篁文石图》,作者:陈芹,明代

立轴,绢本,墨笔;纵117.8厘米,横50.3厘米;南京博物院

画中两竿修竹分立秀石前后,挺拔向上,周围丛生着细小的棘条和新篁弱枝。作者以浓淡二墨分写两竹,笔道劲利,竹叶以焦墨渴笔向上拖出,呈郁郁上升之势、生机勃发之貌;棘条新篁以细豪中锋写出,纤弱绢秀,与修竹形成对比。画面构图清逸洒脱,墨韵悠长。


《竹石图》,作者:归庄,清代

立轴,纸本,水墨;纵110厘米,横76厘米;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图绘奇石与立竹,行笔平直,奇石两侧各绘欹竹,皆作随风倾斜之态。画面轻重布置得当。写竹笔意贯穿,叶叶交加,下笔遒健苍劲,浓淡之墨,相互呼应,极有风致。石下小竹丛生,秀健活泼,生气浮动。风格潇洒,得墨竹之妙。款书直抒胸怀,颇多自负。此作系应友人徐明法之请,为默金先生七十三岁祝寿之作。


《仿苏轼寿星竹图》,作者:项元汴,明代

立轴,绢本,设色;纵56.8厘米,横29.2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斜坡之上,两竿秀竹挺立于文石之后。文石用笔圆润琐碎,风格特异,浓墨点缀,苍劲秀峭。秀竹浓淡相携,意境古拙天真。


《拳石新篁图》,作者:顾安,元代

立轴,纸本,墨笔;纵76厘米,横40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写新篁数竿,瘦削挺拔,立于石旁,竹叶参差错落,以浓淡显出不同层次,线条锋锐有力,笔墨细腻,生意盎然。


《清闷阁墨竹图》,作者:柯九思,元代

立轴,纸本,墨笔;纵132.8厘米,横58.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竹两竿,依岩石挺拔而立,石旁缀以稚竹小草。竹叶以书法之撇笔法写之,墨色浓润,浓淡相间,沉着劲挺。画风从文同中变出,石用披麻长皴,圆劲浑厚,具有空间及体积感。画面清雅秀美,神足韵高,自有一股劲挺拔俗的清刚之气,在元代的画竹大家中自成一派。


《横竿晴翠图》,作者:柯九思,元代

立轴,纸本,水墨;纵51.7厘米,横32.5厘米;(日)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此图竹枝一竿,取势自上倾下,又旋而翻上,用笔苍劲,除主干用墨稍淡外,枝叶皆以浓墨为之,表现出坚韧顽强的精神力量,实是作者寄情笔墨的用心之作。其艺术表现手法乃效拟宋人文同,而较之老辣,富有书法笔意。


《竹雀图》,作者:吕瑞俊,清代

立轴,绢本,墨笔;纵153.2厘米,横8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画湖石、丛竹。竹竿粗壮挺拔,竹叶茂密成荫,一群麻雀,或飞,或栖,或鸣,或食,活动于丛竹中,为竹林静中增喧。画法严谨,形象生动。以墨色的浓淡变化,突出空间上的幽深感,意韵空朦。


《竹石图》,作者:王蒙,元末明初

立轴,纸本,墨笔;纵77.2厘米,横27厘米;苏州博物馆藏

图绘丛竹和坡石,竹子枝叶疏落,坡石皴笔短促而苍劲。疏竹布于左上方,坡石居下,中间的空白处以楷书诗题相连,起到了贯穿气息、参与构图的作用,体现出元代文人画所强调的诗书画相结合的形式。此图为王蒙传世作品中较早的一件。


《灵谷探梅图》,作者:原济,清代

立轴,纸本,墨笔;纵97.5厘米,横50.3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此画以干湿浓淡的水墨写竹梅二君,用墨色的变化烘托出满卷的氤氲之气。云弥雾漫之中,竹叶飞扬,似籁籁有声,将无形之风描绘尽致。风随雾动,雾就风涌,风雾之中的翠竹疏梅,意韵洒落。构图简洁明快,纵横宕逸。


《墨竹图》,作者:刘源,清代

立轴,绫本,墨笔;纵137.8厘米,横50.7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墨竹作者自题“写与可先生笔意”,与可即文同,为湖州竹派的创始者。画竹尚写真,其潇洒之姿,疑风可动。作者此幅竹法,却以草书笔意生枝撇叶,意象纵横,墨色酣畅,其法与文同并不相似。


《墨竹图》,作者:王绂,明代

立轴,纸本,墨笔;尺寸不详;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中写新竹三竿,清韵萧萧,含雨带露,枝叶飘摇,有潇洒出尘之致。画家以圆劲之笔法画竿,以挺秀之笔法写枝,随手撇写竹叶,俯仰向背,皆存书法意韵;又以墨之浓淡、笔触之大小来表示空间上立体感,使画面清雅秀逸,不同一般。


《淇渭图》,作者:王绂,明代

立轴,纸本,墨笔;纵78.2厘米,横34.5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写倒挂竹一枝,姿态秀妍,颇有临风弄月的风致。其墨竹画法,继承文同、柯九思和倪瓒等的传统,着重表达萧散清逸的意韵。淡墨写枝,浓墨捺叶、叶端轻轻弯折,翻转自如,如神来之笔,尽显竹叶静中有动的态势。此图用笔在遒劲中出姿媚,纵横外见洒脱,开元末明初画竹的新风格。


《墨竹图》,作者:诸畀,清代

立轴,绢本,水墨;纵195厘米,横69.7厘米;泰州市博物馆藏

此图绘竹五竿,交叉呼应,叶分四组,浓淡疏密,十分和谐,宛若清晨晓雾中竹影婆娑,极富情韵。用笔平实而劲利,工整而有变化,叶叶交互,似飒飒有声。墨色清润,层次分明,画右下绘一巨石,细草丛生。在整个墨竹巨石间形成动与静对比,取得视觉上的平衡。流露出一种清逸秀润之气。


《竹石图》,作者:罗聘,清代

立轴,纸本,墨笔;纵121.8厘米,横58.8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此画中以浓淡二墨写竹竿枝叶,水墨撇脱,随意挥洒,以浓淡枯润的变化,尽现竹之风致意态,有云雾迷潆之感。画意空灵湿润。小溪之畔,怪石嶙峋,以干笔湿墨勾染点皴,色泽凝重,富有体积感。


《风竹图》,作者:归昌世,明代

立轴,纸本,墨笔;纵59.5厘米,横30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归昌世画竹,《无声诗史》称:“枝叶清丽,逗雨舞风,有渭川淇澳之思。”此图竹竿刚劲,竹叶随风,摇荡不止,而竹竿挺直不屈。笔势挺拔,着意表现竹的坚强气质,并含有清丽纵逸的情意,得宋元人墨竹的意态而自具新意。此画为其晚年之作。



《墨竹图》,作者:王荤,清代

册页,纸本,水墨;纵22.5厘米;上海博物馆

此图册共八开,在此选收两开。王晕二十九岁作此册,取法王绂,以浓淡墨写风晴雨露各竹,尽其变化,用笔舒放潇洒,意境深邃。





《四清图》作者:李衍,元代

长卷,纸本,水墨;纵35.6厘米,横359.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四清图》纸本,约在明代中期被分为两段,前半卷现藏美国,画慈竹、笙竹二丛,上有赵孟颊、元复初题跋;后半卷画梧竹兰石,藏于故宫,也即所选此图。图中梧桐及竹子多截取中段入画,采用王庭筠《古木幽槎》和“推蓬竹”的构图方法,用笔沉着稳健,笔笔交待清楚,墨色淋漓清润,深浅浓淡都掌握得恰到好处。结构层次、空间关系处理得恰当妥贴,繁而不乱,疏密有致,各种竹子的姿态及新老荣枯之状都表现的十分真切。画面疏影横斜,浓淡相宜,意境幽远。后半卷有明代周天球题跋。



《墨竹谱》之一二,作者:吴镇,元代

册页,纸本,墨笔;纵53厘米,横68.5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墨竹谱》共计二十四开,是吴镇画竹的代表作。每幅之中竹的姿态、欹正仰俯、阴阳向背皆有所不同,笔法简洁苍劲。在此选其中两幅,其一写新篁始出,旁衬粗竹劲干和润秀竹笋,笔墨浓淡有致,富有情致;其二为雪竹,不以墨彩渲染烘托,而直接以淡墨草写雪意,枝叶在雪中的掩映露藏、弯曲而又暗含张力的形态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风雨竹图》,作者:顾安,元代

卷,纸本,墨笔;纵25.1厘米,横183.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画家暮年墨竹名作。以浓淡墨笔画大叶竹两竿,枝干斜覆,竹叶下垂,表现了风雨中竹子的枝叶挂满雨水、纵横披离、摇曳多姿的自然形态。用笔潇洒苍润,墨气浓重,严谨自然,劲挺有骨,悉尽笔墨之能事,清润之气扑人眉睫。



《荆棘丛兰图》局部,作者:郑燮,清代

长卷,纸本,墨笔;纵31.5厘米,横508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此图卷以兰、竹为题,间以山石。画法豪纵,以草书中竖长撇之笔绘写兰丛,高低侧欹,各不相同,花姿花色也各有千秋。竹丛空灵润秀,神韵俱全。画卷末是一丛生长于荆棘之中的兰花,开花远盛于平常兰丛,正中作者自题之中所说“无小人不能成君子,故棘中之兰更硕茂矣”的词意,反映了画家卓立不群、坚贞高洁的品格。







《双钩竹及松石图》,作者:张逊,元代

长卷,纸本,墨笔;纵43.4厘米,横66.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画陂陀间秀竹数丛,摇曳多姿,老松一株,横斜虬曲,与湖石相映成趣。竹子的枝、叶均用双钩法,严谨工整,笔致劲健,如“铁勾锁”。古松、陂陀用圆笔勾皴,以水墨略染,外柔内刚,具有董巨的遗风。张逊是元代画竹名家,但传世作品罕见。此帧为张氏双钩竹孤本,实为可贵。前后隔水有谢希曾跋,后纸有察仅、倪瓒、张坤等十四家题跋。


《竹枝图》,作者:倪瓒,元代

卷,纸本,墨笔;纵33.4厘米,横76.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新竹一枝,疏朗多姿,斜伸贯穿整个画面,生动可爱。竹叶以秃笔浓墨画成,笔墨瘦劲苍健。淡墨写枝,笔力劲辣,偃仰有致。此画一改倪瓒画中贯有的疏冷、零落、静寂的风格,而具有欣欣向荣、清韵扑面的感觉。



《雪竹图》作者:郭畀,元代

长卷,纸本,墨笔;纵31.8厘米,横145.2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大雪纷飞,千里茫茫,雪野之中,竹丛由于积雪的重压而倾斜向一边。这一幅作品,虽写雪竹,但气势恢宏,不同一般。画家以阔笔渲染出背景的空旷和幽远,雪以留白写出,墨笔写竹,掺以赭石使墨色富有变化和层次感。山坡的高低起伏,皆简笔渲染而成,以点粉作空中之雪,背景笔触富有变化,似有高山险壑的意境。整幅雪竹十分生动。


《墨竹图》,作者:吴宏,清代

扇面,纸本,墨笔;纵54.3厘米,横18.4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此扇面以草书之法写竹,用笔酣畅迅疾,一气呵成。构图疏密有致,层次分明。墨韵生动,竹叶多以中锋拖出,画风粗放。下方竹枝斜挑,与款题相为呼应,使画面协调统一,韵味高雅。


《竹图》,作者:孙楷,清代

扇面,纸本,墨笔;纵17.5厘米,横52.3厘米;徐悲鸿纪念馆藏

此扇面以淡墨写竹竿、山石,浓墨撇叶,虽寥寥几笔,清韵之风却已满纸。画面布局隽永沉稳又不失空灵幽深之意。


《风竹图》,作者:归昌世,明末清初

立轴,纸本,水墨;纵146.2厘米,横44.7厘米;广州美术馆藏

巴基斯坦沙猫灭绝原因

郎世宁四条屏价值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