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3日,一位拉着简易的移动“板车房”,用脚步丈量祖国大河山川的男人倒下了。
59岁的他在徒步途中身体状况急剧下滑,室外寒冷恶劣的天气致使他双腿浮肿,再加上消化道出血,虽然经过了医生的全力救治,但依旧遗憾地离开人世,止步于黑龙江黑河,倒在了他终身热爱的旅途之中。
消息一出,“驴友界”的众多徒步爱好者都感到悲痛万分。
那这位一直在路上行走直至生命终点的徒步前辈又是谁呢?他又拥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我深知自己是一个疯子,疯疯癫癫之状是不可理喻的,幸好世间有真情真意,方有我一席之地。人生之路既已如此,那就任它去吧。”(摘自《疯行天下》后记)
他叫谢建光,1959年出生在浙江宁波的一个偏远小村庄里,在一个家庭环境相对不太稳定的状态之下长大。
从小时起,谢建光就有着与村里其他小伙伴不一样的奇思妙想,但在当时,小村落里的人包括自己的家人都不理解他离经叛道、奇奇怪怪的想法,所以,小谢建光一直处在思想被压迫的状态下艰难成长。
在上中学时,谢建光深深地爱上了写作,便立志一定要当一名作家。并用自己当时还略显稚嫩的文笔写了几篇文章。
可遗憾的是,在学校他与一位政治老师产生了摩擦,老师对他写的文章持有偏见,这导致中学时期的谢建光,自此之后开始对学校产生了抵触情绪,便时常逃学,最终从中学退学,走向了社会。
那小小年纪就离开了学校的谢建光又能干什么呢?
为了补贴家用,少年的他便开始出去做工,他先当过油漆工,后来又去隔壁村庄作木匠学徒。
可是不幸再度降临,在做木工学徒时,因为操作失误,他的手被卷进了机器里面,自己双手的食指被削掉。
谢建光不禁觉得自己的人生为何如此波折?
要不是因为那些糟心事 ,说不定他现在还可以跟其他伙伴一样,坐在教室里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可如今自己呢,手上甚至还留下了残疾。
他突然想起了自己的作家梦,他想继续读书,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几年后,高考恢复,谢建光便想参加高考,去上大学,但是对仅有小学学历的谢建光来说,考大学无疑是艰难的,最终谢建光并未通过高考的考验,遗憾落榜。
上大学的希望再一次落空,家人们也在一旁游说,没必要想什么梦想之类的,就像村里的其他人一样,找个活计,挣个钱,老婆孩子热炕头,跟他的同龄人一样过一辈子,不也挺好。
可谢建光不甘心,这种波澜不惊、一成不变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他想要摆脱这种困境,他想要看看村庄外边的模样,他想要追寻自己的自由之地。
但心中有所想并一定会有所做,我们大部分人都被柴米油盐困住了手脚,浪迹天涯不过只是一种奢望罢了。多少人都“曾梦想仗剑走天涯,去看一看世间的繁华”。可又有几个人能最终践行呢?
但是,23岁的谢建光并非常人。一直拥有自由不羁的灵魂的他,拿着自己攒的全部积蓄——150块人民币,带着一床被子、一支笔、一个本,以及一本自己最喜欢的《海涅诗选》,背着背包,踏上了自己的徒步“流浪”之路。
这是他第一次独自徒步行走,这也是他第一次独自走了这么远的路。他从家乡宁波出发,一直走到福建福州。
他从流浪者身上学到生存的智慧,广阔的大地就是养育人的沃土,他就地取材,挖土豆、吃野菜、刨红薯……他也会从路边拾取别人剩下的食物,路途虽然艰难,但总归可以填饱肚子。
在外人看来他胡子拉碴、不修边幅,俨然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流浪汉”。
但在“流浪汉”的外表之下,谢建光的胸中有高山平原、有大江大河、有鲜花,有太阳……他感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拥有前所未有的充盈。
“我从天上来,住在荒野之中。与大海为伴,吃青草石头。”(摘自谢建光《疯行天下》)
自1983年开始,谢建光就如一个虔诚的朝圣者,一直安静而谦虚地在中国的大地上漫步。
曾经做过木匠的他,用老家常用的架子拉车,给自己建了一间移动的“木头房子”,这个移动“房车”成了谢建光在徒步途中最温暖的“家”。
在无数个在野外的夜晚,这座移动的房子给予谢建光以庇护,将凌冽寒风、酷暑暴雨隔绝在这小小的“木板房”之外。
他一路走走停停,一路欣赏于山河,一路沉溺于自然,虽风餐露宿,却怡然自得。
路上生活费没有了,就在旅途之中作木工活计,或打点零工,或者在农忙时节,在路过的田地里给老乡家里做短工。
在这一路上,他还一直坚持捡废品,他的房车的储藏空间被他划分为两个部分,一半是生活必需用品,一半是自己在路上捡到的垃圾,走一路便捡一路,生活费就在这废品中得来。
他也一直这样对别人说,自己并没有那么强烈的物欲,自己只要有衣服穿,能吃饱就够了。他不理解为什么有人可以隔几天就买衣服,明明一件衣服几年都穿不烂……
这种朴素质朴的消费观在现代社会,是如此的弥足珍贵。我们总是一直在抱怨这个抱怨那个,想要这个又想要那个,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被各种消费陷阱裹挟着前进,可快乐与满足却与我们渐行渐远。
而这位自诩为“疯子”的旅行者却有如此简单而清醒的思考,人这一生,吃饱温暖而已。
自徒步开始之后,谢建光在旅途中经历了更多的人和事,就对远方有了更多的纯粹的向往。
他在旅途中学习了更多的生存技能,积淀了更多的生存技巧,他曾在内蒙古草原迷路了几个星期,靠野生植物和河水生活。
他知道哪里适合露营扎寨,哪里可以寻到水源,哪里可以寻到食物……他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旅行者”。
徒步“疯行”三十六年,谢建光从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走成了一个精瘦干练的半老头子。
三十六年的徒步可以说是在用生命行走,一路走来,观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也受过饥饿的煎熬,受过热情的款待,也遭受过路人的白眼,但他初衷不改。
在三十六年的时间里,将大半个中国都走遍,从瑰丽的云贵高原到内蒙古的大草原,从东北的黑色沃土,到西藏的纯洁圣地,踏遍中国二十多个省份,行程高达30多万公里。
谢建光几十年如初的在路上行走,是当之无愧的徒步大师。
“我要写的文字不求被某些群体认同,但要穿透某些灵魂。”(摘自《疯行天下》)
谢建光不是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看上去也十分瘦弱。
但他的内心深处有山川沟壑,是个与自己身材不相符的“大人物”,无论他去到哪里,都一直在坚持读书与写作,不断提升自己思想的高度。
这位来自宁波的一个小乡村,没上过几年学的男人,却从不吝啬购买书籍。
很难想象,这位只有小学学历的黑瘦男人,在“房车”上书写着“环境主义的四大理念”,一直宣传环境保护,喜欢德国哲学,尤其是尼采和康德。虽不信仰宗教,却喜欢研究宗教。
在数十年的行走之中,谢建光一直没有放弃读书提升自己,但凡在路上赚到了钱,他就将大部分的钱用来买书。
他一直认为自己没能够完成学业是他最大的遗憾,旅途中的书籍对于他来说,就是他的最忠诚的灵魂挚友,让他难以舍弃,而广袤的大自然就是他徒步修行的“道场”。
在这行走的三十年来,谢建光购买了近万本的书籍,在草原上、在小溪旁、在山林中、在“房车”里,都有谢建光在书中畅游的身影。
谢建光是一位真正的勇士,在行万里路的途中,坚定地践行着读万卷书,他精神是如此的富足。
在徒步行走的途中用笔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生活,也成为了他徒步的习惯。
他用自己灵敏的笔触记录自己徒步中的点点滴滴,记录自己的风餐露宿和心路历程,记录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祖国的大好河山。
最终,57岁那一年,谢建光少时的作家梦实现了。他旅途中的人和事汇编成一本书——《疯行天下》,并于2016年正式出版。
可不幸的是,在2018年1月23日,谢建光因身体突发疾病,永远地止步于黑龙江黑河。
他曾在书中写道:
“我预感我很可能会在某一个黄昏,落日与晚霞之间,在沙漠的两座沙丘之间,安静幸福地停止心跳。”《疯行天下》
最终谢建光也安息于山水,倒在在了自己追寻了三十多年的路上。据说,徐霞客是死在路上的,也许对一个旅人来说,死在路上是最好的选择。
谢建光非常人,他另类,他不修边幅、胡子拉碴状似乞丐,他自称“疯子”,他与在社会规则下生活的我们相背离,所有对我们现代人的定义与约束,对他来说都不适用。
但千篇一律又有何种意义?
正是因为有他这种不落俗套的生活方式,这些他旅途中独具一格的思想与探索才更显珍贵。
“梦想”一词对于我们大多数成年人来说,已经太过奢侈了。我们日常平庸而忙碌,房贷车贷、赡养老人、抚育孩子早已将我们的少时梦想磨灭,但我在谢建光的身上却看到了自己想要却又做不到的人生。
谢建光虽自诩为“天下第一疯”,可他才是当之无愧的清醒之人、豁达之人。用脚步丈量世界,用书籍充盈思想,灵魂和身体都在路上,都在流浪。
谢建光的所见所闻与所思所想是如此的清澈深邃。
抛弃蝇营狗苟在身后,不看不愁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