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是段遵华上初中时学的课文。她被文中对核雕作品的细节描写所吸引,这也是让她立志成为手艺人的原因。学习核雕21年来,她每天不敢懈怠,专心练功,创作作品,最大的心愿是希望义务教授更多人学会这门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7月2日,段遵华告诉记者,自己的家乡在山东临沂蒙阴,那里盛产桃,每年秋后收桃结束,会产生很多桃核,有的桃核外形漂亮,她从上学时就喜欢收集好看的桃核,希望能创作点东西,但愿望很难实现。
初中二年级时,老师讲到文言文课文《核舟记》,她听得入神,被文中对核雕作品的细节描写所吸引,她希望自己也能学成核雕手艺。由于家乡没有人从事核雕手艺,因此1994年夏天,初中毕业后,她便外出打工求艺。
在亲友的介绍下,她来到淄博打工。她经常到淄博的文化市场游逛,除了观赏那些艺术品外,最主要的是想拜师学习核雕技艺。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8年,她不仅结识了一位年龄相仿的师傅,还收获了爱情。她的这位师傅也就是她的丈夫王坤,从小传承家族木雕手艺,跟着丈夫从基础学起,渐入佳境,她雕刻的图案越来越好。
她认为雕刻艺术应是相通的,她就尝试着在桃核上雕刻。但桃核有天然纹理,很难掌握刻刀的力度,刻出的作品不好看。
10年前的陶博会上,她认识了来自潍坊的一位核雕女艺人,经对方引荐,她拜在核雕名师都传恭门下,系统地学习核雕技艺。经过3年的努力,她终于学成这门技艺。师傅告诫她,技术须不断提高,每天都要动刀练习,不能手生。
她为了练功,积攒了大量桃核,每天至少练习核雕2小时,技术慢慢改善。她发现核雕大致分四步骤:挑选合适的桃核,设计图案绘在桃核上,沿图案纹理刻出轮廓和雏形,用刻刀深入精修,这样下来,一件称心如意的核雕作品才算完成。
她擅长雕刻的作品有金玉满堂、福寿三多、十二生肖等。她雕刻好的作品不为出售,只是自己欣赏。
3年前,她热衷参加公益活动,甘做志愿者,义务教社区居民学习核雕技艺。特别是对社区的孩子们,她教得非常细心,希望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经验全部教给孩子们,让更多人爱上核雕,将这门传统手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鲁中晨报记者 张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