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曼龙鱼大全网

宜兴紫砂泥料:探索其特性与产地

11-11

宜兴紫砂泥料:探索其特性与产地

宜兴紫砂矿料常规可以分为紫泥、绿泥、红泥、段泥、降坡泥五个基本大类。不同的矿产自宜兴不同的矿区,最好的四号矿早封了。与黄龙山同一山脉的张渚镇等也产矿石,质量比四号矿略差。

黄龙山示意图

注:降坡泥因含红泥成分有人把它归属于红泥类!

1、紫泥:是一种含赤铁矿的物质,呈紫红色和褐红色砂质泥岩,泥质细而匀,可塑性好。日久使用渐露锋芒,泡茶好喝,是紫砂泥中最常见的泥料品种,泥料存世量也是最多的,紫泥壶易泡养,不挑茶。
紫泥铁质成份较高,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可塑性好,泥坯强度高。烧制温度约1150 ℃;收缩比约8%。

2、底槽青(清):;老料产于黄龙山矿区,源于矿工分类的称呼,上槽清和中槽清也有,但是不如最底下的砂细腻,位于紫泥泥层的最底部,含矿量较少。矿料上有青绿色豆斑(俗称“鸡眼”),熟泥可塑性一般,成型略酥。砂质细密光润,色泽纯正沉稳。受人追捧。现代都是其他地区的替代品,真的很难找了。卖家一般都选择忽视或者贬低,其实是找不到了。底槽青烧成后壶表面金砂隐现,温域广,能吃高温,烧制温度可达到1200℃。成品颜色不单一,温度烧低一点壶表面偏红色,温度烧高一点壶表面偏猪肝色。

3、天青泥:产于黄龙山蠡墅大水潭矿区,于诸泥中最稀有,在古时就不多见,现代更是稀少。市面上常见的绿色或蓝色的所谓天青泥,实际上就是添加了氧化钴或氧化铬绿的化工壶。或者其他省市的五色土做的。

4、本山绿泥产于黄龙山矿脉,产量稀少,泥质较嫩,温域不广不耐火。绝大多数都是以共生的形态存在。纯的本山绿矿层非常少见,而且很薄,矿量稀少。本山绿泥的含铁量在所有紫砂泥里是最低的,而钛元素的含量较高。铁元素负责红色,钛元素负责黄色,所以本绿的烧成颜色呈现黄绿色,梨冻色。也是很淡雅的一种紫砂。

5、民国绿:是一种调配的泥料,并不是原矿紫砂。是以本山绿泥为底料,添加白泥与适量的氧化钴,氧化铬调配而成的紫砂泥,这种配制方法始于民国时期宜兴陶瓷职业学校的王世杰老师,故称“民国绿”。当时由于氧化钴是从国外进口的,原料昂贵,只有少数制壶名家能够使用,“紫砂七老”中的顾景舟,王寅春,朱可心等都做过民国绿的壶。

紫砂泥料示意图

6、红泥:和紫泥一样也是一个泥料大类,分为:大红泥,小红泥,朱泥。红泥产区:赵庄,红卫,川埠,大家熟悉的小煤窑朱泥就是产自红卫。黄龙山也产朱泥,但是产量少,杂质多。外销的朱泥基本上都是赵村和黄龙山的,色是橘黄,小梅的偏橘红。笔者收藏了一些清代的紫砂几乎都是朱泥。
.
大红泥不常有,但它有个更响亮的名字叫“大红袍”。这个泥料无论是矿石还是成品颜色都特别鲜艳,异常珍贵的泥料。化工壶也很鲜艳,注意辨别,太光滑的不行,不能上当。
.
小红泥和朱泥外表是比较接近的,矿石都呈黄色或青色,进窑烧制以后才变成红色。

朱泥含砂量低,泥性娇嫩,成品结晶度高,烧制收缩大,有“十朱九皱”的说法。朱泥浆重而少砂,透气稍逊一筹,但是聚香扬香的特点突出,尤其适合泡高香型的乌龙茶类。孟臣小壶都是这类泥,在喝工夫茶的福建广东地区,非常受人喜爱。
.
7、段泥:也叫“团泥”,矿藏量很大,仅次于紫泥。“团”就是团聚,聚合的意思,所以段泥就是指聚合在一起的共生矿。段泥是紫泥和绿泥的共生矿。烧成后颜色明亮,泡养后手感细腻同时也拥有非常棒的透气性,(只有真的黄龙山矿才会有透气性)。
如果烧制时温度达不到后期泡养会有“吐黑”的现象,只要温度达到是不会有问题的。
段泥颗粒感强,颜色丰富,种类多,结构疏松,透气性强。

8、降坡泥是上世纪90年代初,宜兴政府修建从宜兴市区通往丁蜀镇的陶都路时偶然发现的泥料,属于红泥和段泥的共生矿,矿藏量相对稀少。按照成品颜色可分为红降坡,黄降坡和青降坡。降坡泥颗粒感明显,透气性强。红降坡因含红泥多,段泥少,成品呈红底黄点的特点,也是降坡泥中最优质的泥料。黄降坡因含红泥少,段泥多,故呈黄底红点的特征,质量次之。青降坡质量最次,市面上比较少见。

结论:了解这些泥料其实是服务于收藏老壶的藏友,文革以后去过各地都发现和宜兴一样成分的矿,化学成分一致,价格还低,所以现代原矿壶已经和这些宜兴料关系不大了。民国时期宜兴张渚等地也有矿料,质量比黄龙山略差。现在全国各地的五色土都可以烧了。千万别把那些当成宜兴的原矿。另外,有学者把黄龙山矿和全国的原矿做了化学比较。发现透气性好只有黄龙山的,烧成后可以形成双气眼的结构,所以为什么老壶贵就是这个原因,现在可以说90%的原矿都和黄龙山无关了。所以新壶不要再讲什么透气性。半手工全手工都和透气性无关。

荷兰鼠多久繁殖一次

黄玉价格及鉴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