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曼龙鱼大全网

无需交配!我已储存精子在体内

12-07

无需交配!我已储存精子在体内

孔雀鱼Poecilia reticulata)大概是最为人熟悉的一种观赏鱼类了。它们色彩艳丽且充满变化,饲养简单且容易繁育,应该是大多数喜爱热带观赏鱼朋友们的首选。

美丽的孔雀鱼 | Gerard Lacz / FLPA

卵胎生的小鱼

孔雀鱼来自鳉[jiāng]形目花鳉科(Poeciliidae)。花鳉科又称为胎鳉科,得名于它们卵胎生的特点。孔雀鱼的家乡是美洲的委内瑞拉、巴巴多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巴西和圭亚那。孔雀鱼对环境并不十分挑剔,温度适宜且有一些植被覆盖的平静水域都可以作为栖身之所。通常见到的孔雀鱼体长2~3cm,在自然环境下,孔雀鱼的雌性能长到6cm左右,雄性能长到5cm左右。

正在分娩的孔雀鱼 | The Dave / Youtube

野外环境下孔雀鱼通常集结成小群,以水中的藻类、无脊椎动物、植物碎屑及水生昆虫为食。至于具体吃什么,孔雀鱼会根据所处生境而因地制宜。在孔雀鱼分布的特立尼达岛阿里波河,上游地区营养匮乏,孔雀鱼缺少竞争对手,所以能够吃到水中的小型无脊椎动物;而下游地区营养丰富,竞争者众多,孔雀鱼只好退而求其次,以水中的藻类为食了。

山涧中的雄性孔雀鱼 | Nick Upton / NPL

在野外,孔雀鱼要面对来自捕食者的威胁。它们的天敌主要是大型鱼类如阿尔泰矛丽鱼(Crenicichla alta)及蓝宝丽鱼(Aequidens pulcher)。

阿尔泰矛丽鱼和蓝宝丽鱼 | Pete Oxford / NPL;Gerard Lacz / FLPA

体内有个精子库

孔雀鱼最有意思的要属它们的繁殖行为了。孔雀鱼的雄性一般在两个月左右便能发育成熟,雌性则要等到三个月左右才可发育成熟。此外,孔雀鱼的雄性在体型和颜色等方面和雌性差别很大:雄性孔雀鱼体型较小、色彩艳丽、臀鳍的鳍条特化成交接器,且尾鳍和背鳍一般较为绚丽。雌性孔雀鱼体型则较大,体色相对来说比较暗淡。

水族馆的一对孔雀鱼成体 | Gerard Lacz / FLPA

这种雌雄个体间存在形态差异的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性别二态性,通常是由性选择造成的。当雌性偏爱雄性的某一个特征(比如夸张的羽毛、更长的尾鳍),经过许多代选择,雄性可能会演化出较为夸张的特征。比较著名的例子有雄性孔雀可以开展的羽毛、雄性剑尾鱼延长的尾鳍。

雌性及雄性剑尾鱼 | Wojciech J. Płuciennik / Wikimedia Commons

雌性孔雀鱼中意的,则是雄性孔雀鱼体侧的斑点。在雌性孔雀鱼眼中,雄性身上的斑点是他们健康与否、强壮与否的标志。当然了,作为一名孔雀鱼GG,身上绚丽的斑点并不是赢得恋人芳心的全部,求爱的舞蹈也至关重要。

孔雀鱼配对时,雄性孔雀鱼会追逐在雌性身边,向恋人展示身体侧的斑纹。同时,他们还会将身体蜷成S型,并用力抖动自己的身体。雌性孔雀鱼如果对这位追求者满意,便会同意他的交配请求。

这位雄性想必会很受欢迎 | Inka Crabs / Flickr

有正规追求者,也不免有一些雄鱼选择动歪脑筋。它们会跳过追求这一步,直接迫使雌鱼和它们交配。一些雄鱼会在两种不同的繁殖策略中转变,当被捕食的风险较低时,它们选择跳起爱的舞蹈,做一位浪漫的绅士;当被捕食风险大时,它们便“强鱼所难”,风度尽失。

孔雀鱼体内受精,雌雄鱼交配完成后,受精卵在雌鱼体内需要孵化4~6周才能产下小鱼,雌鱼每次能产下大约20~40尾小鱼。在一次繁殖结束后,雌性能马上投入到下一次繁殖中去。

有意思的是,雌性孔雀鱼还可以将雄性上次交配剩余精子保存在体内长达8个月之久。相比雌性,雄性孔雀鱼的寿命更短,而且鲜艳的外表使它们更容易受到捕食者的“偏爱”。因此,环境中的雄性数量常常不太稳定,而储存雄性精子的行为则可以让孔雀鱼的种群度过那些没有雄性成年成员的时光,从而继续持续不断地为种群贡献新的活力。

长得好看的代价,走得早。(大雾!)| Wil Meinderts / uiten-beeld

雌性孔雀鱼并不会一次性用掉所有精子,而是将携带有不同基因的精子储存在体内。当遇到环境变化,储存的带有不同基因的精子就可以被再次唤醒,这很有可能让孔雀鱼的后代在变化后的环境中继续生存。

坎坷的命名之路

孔雀鱼命名之路也是有些坎坷。最早发现孔雀鱼的是Julius Gollmer,一位旅居委内瑞拉的德国药剂师。除了这个身份外,他还是一位业余生物学家。Gollmer热爱生物,他热衷于采集委内瑞拉当地的生物标本,并将它们寄回国内的科研机构进行研究。1857年到1858年间,他在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采集到一批各式的生物标本后,满怀希望地将标本寄到了柏林博物馆。

历经千辛万苦远赴重洋的标本们并没有受到博物馆负责人的重视,他们只用了几句赞美的话和一些象征性的奖金便打发了这位业余生物学家,并将Gollmer寄来的标本束之高阁。

直到1859年,德国博物学家Wilhelm Peters重新检视这些标本时,才正式描述了这些来自委内瑞拉的小鱼。它们是花鳉的种类,鳞片宽大边缘呈黑色,这些黑色的边缘连起来形成网格的形状,因此他将这种小鱼命名为Poecilia reticulatareticulata源自reticulate,意为网状的,直译为网状花鳉鱼。但他并没有注意到这种鱼存在性别二态性,仅仅对雌鱼进行了描述。

雄性孔雀鱼 | tartaruga33 / Flickr

雌性孔雀鱼 | tartaruga33 / Flickr

同样是向博物馆寄送标本,英国博物学家Robert John Lechmere Guppy的境况就大不相同了。1866年,Guppy在美洲的特立尼达(Trinidad)向大英博物馆寄送了一批孔雀鱼的标本。经鱼类学家Albert Gunther博士鉴定,认为为一个新种(因为Peters仅描述了雌鱼,所以Gunther并未承认),为了表彰Guppy的贡献,Gunther博士将这种鱼定名为Girardinus guppyi

走出美洲,走向世界

时间又过去了40多年,1908年12月份,第一批活的孔雀鱼以Girardinus guppyi的名义被运送到了德国汉堡。这种美丽且易养的小鱼在短时间内就赢得了许多水族爱好者的心,与这种美丽小鱼一起被记住的,还有它们的俗名Guppy。尽管后来孔雀鱼的学名几经修改,最终以命名优先原则认定1859年Peters拟定的Poecilia reticulata为孔雀鱼的有效学名,但Guppy鱼的名字早已深入人心。

单色品系孔雀鱼 | aquaticarts.com

孔雀鱼作为观赏鱼正式走出美洲已有100多年了。经过了这些年的培育,孔雀鱼已培育出了许多新的品系,包括单色、礼服、草尾、马赛克、蛇王等等。

不同品种的孔雀鱼 | ATFG guppies champion Thailand;masterfisch

除此之外,不同尾型的孔雀鱼也很常见。

A.面纱尾 B.三角尾 C.扇尾 D.旗尾 E.双剑 F.顶剑 G.底剑 H.琴尾 I.锹尾 J.矛尾 K.圆尾 L.针尾。(难道不是飞天小女警吗?大雾!)| Wikimedia Commons

自Julius Gollmer 1857年第一次将孔雀鱼寄出美洲,到孔雀鱼活体第一次运抵德国汉堡,再到今日,一百多年来这种来自美洲的小鱼已经在世界各地渐渐扎下了根。150多年前柏林博物馆的冷淡回应使Gollmer心灰意冷,1861年Gollmer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他曾经热爱的充满神奇生物的世界。

生前的Gollmer应该是不会想到,当年由他最早发现但不受重视的小鱼,会在他死后的150多年后,发展出如此之多的品系并深受世界各地观赏鱼爱好者的喜爱。如果他知道,应该是会开心的吧。

本文首发于

物种日历(ID:guokrpac)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当岁月凝结成文明

当我遇见你

果壳

ID:Guokr42

整天不知道在科普些啥玩意儿的果壳

我觉得你应该关注一下

陶器制作工艺流程

宠物店一年利润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