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爱垂钓的人对于光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光威”)打造的钓鱼竿可能并不陌生,这家企业生产的钓鱼竿早在十多年前就已是全球销量最大。不过,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这家以鱼竿起家的民营企业,在难如芯片的碳纤维领域苦心孤诣15载,终于拿下这个“卡脖子”技术,实现了从跟跑国际巨头到领跑。7月15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重点项目观摩走进光威。新黄河记者获悉,在碳纤维领域,光威已不是单打独斗,当地打造了4000多亩的产业园推动产业集群式发展,10年内产值将破千亿。
据了解,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耐高温居所有化纤之首,3000摄氏度下仍安然无恙。一根仅有头发丝1/10粗细的碳纤维,拉伸强度可以达到钢的7-9倍,而比重仅是钢的1/4。碳纤维也因其强度高、重量轻、耐腐蚀、耐高温及柔软可加工性等特点,被誉为“黑色黄金”和“21 世纪新材料之王”,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艇、兵器及民用领域。
这样性能卓越的材料属于国家战略物资,但其核心技术此前长期被日美公司牢牢控制,并对中国实行三封锁。国产碳纤维技术历经六个“五年计划”,长达30年的研发始终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这个行业也因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风险高,令人望而生畏。
就是这样的“卡脖子”技术却被“鱼竿大王”攻克了!
而这背后,是长达15年的艰难探索与倾家荡产式的高投入。
7月15日,光威董事长陈亮告诉新黄河记者,1987年,作为村支部书记的父亲陈光威临危受命,接手了一个只有35人的乡镇企业。从零起步,历经15年打拼,将这个濒临倒闭的乡镇企业,铸造成全球最大的渔竿生产企业。因渔竿用材原因,光威所需碳纤维数量很大,在2000年之后为解决日本“赏赐性供给”碳纤维的困境,光威开始自主研发碳纤维,没想到用了15年才攻克这个技术。
“光威是2000年开始研发碳纤维,15年的时间一直亏损,一直搞研发,我们真正的发展是从2017年上市以后,通过资本市场我们有了资金,最近这两年发展是最快的。碳纤维的研发周期是巨长的,光威这15年投入了30多亿元,可谓脱富致贫,没有涨过工资,也没有发过奖金,更没分过红,但我们还是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员工队伍,没有流失。”陈亮告诉新黄河记者,光威是一个有情怀的企业,特别是员工也有情怀,光威人一直秉持必须把碳纤维搞出来的信念和使命。
通过20年的发展,特别是2019年以来,光威形成了三代产品,成为国内第一家从事碳纤维研发并实现产业化的民营企业,已成为国内碳纤维产品系列最齐的企业,产品已应用于航空30多个型号,是国防碳纤维主力供应商。
光威对碳纤维的研发仍在持续,研发投入占比达到10%以上。近3年,光威同时承担了20多个重点装备配套研发、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课题攻关等国家、省重点项目。
“光威的碳纤维产品也叫‘货架产品’,国外有的我们有,国外没有的我们将来还会有。”陈亮说,在发展中,光威打造了6个产业板块,布局包括碳纤维生产装备、下游生产零部件、树脂等,这些从国外买不来都需要自己搞研发,同时以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技术中心为引擎,目前已经完成全产业链布局。
如今,光威早已不是单打独斗,已成为山东省碳纤维链主企业。威海市委、市政府和临港区共同打造了4000多亩的碳纤维产业园,目前正在建设中。
“作为链主企业,如何增链、强链、补链,把这个链条做大把碳纤维产业做强,这是光威下一步的主要工作。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园区联动上下游产业,推动碳纤维产业更好发展。临港区制定了入园政策,我相信在政府政策的正确引导下,园区会发展得很好,通过碳纤维会带动一个大产业。”陈亮告诉新黄河记者,目前产业园已入园100多家企业,按照规划,10年之内该产业园产值将达1000亿。
新黄河记者:黄敏
来源:韩璐莹